ik明星论坛_最火热娱乐明星资源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发新帖

[图文转载] 三国小人物志0058:野心投机的徐州诸侯——陶谦[41P]

[复制链接]
atoutou  超级版主  2021-2-22 16:46 | 查看主题 


 主题   |   帖子  |   热情  |   星币  |   坛币  |  申请勋章 |阅读模式
【萨沙讲史堂第一千四百六十二期】三国三让徐州真相陶谦不是无能傻蛋政客:野心投机的徐州诸侯陶谦(历史系列第713讲)

原创 萨沙讲史堂 萨沙1928 前天

三国小人物志0058:野心投机的徐州诸侯——陶谦

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,主编为萨沙,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

说起陶谦这个人物,大家的第一印象,肯定会想到《三国演义》小说中的著名桥段——“三让徐州”。

在罗贯中的笔锋渲染下,“让徐州”这个故事被勾勒得十分精彩。不仅在读者心目中,塑造除了刘备好义仁德的名声,也同时渲染出了陶谦,这样一位“温婉长者,好心让贤”的和蔼形象。

故此,后世的大多数人,在说起陶谦的时候,都觉得他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老好人。一方面作为徐州地界的父母官,温和而爱民;另一方面又对刘备惺惺相惜,不惜将自己治下的徐州之地拱手奉上,甚至丝毫没有考虑过,让自己的儿子来继任徐州牧……



总之,小说中的陶谦,完全可以算得上是,汉末乱世之中的一股清流。他仁慈厚道,慧眼识人,而且不贪权位,毫无私心……在这个狼烟四起,动荡纷争,尔虞我诈的战乱时代里,他几乎是唯一的一个“真好人”。他与刘备之间的故事,也被后世人传颂传为“好义让贤”的千古佳话……

甚至有人觉得,像陶谦这样的人,如果是能生在盛世,那必定是一个敬业爱民的好官。因为他道德高尚,安分守己。有他在的地方,那必然是百姓之幸……



然而,翻开真实的史料记载,我们却会发现,历史上真实的陶谦,完全不是小说中所描写的那么一回事。作为汉末的群雄之一,他不但具备相当的军政能力,而且在政治手段上也异常狠辣。

不仅如此,他还作为主角之一,参与了汉末群雄的连横争霸,而且与曹操之间,也一直是处于敌对的状态。绝非是如同演义中所写的那样,是一个与世无争的无辜者……

我们今天就翻开《三国志》,《后汉书》,《资治通鉴》等史料的记载,来寻探一下陶谦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。



《三国志》中有陶谦的独立传记,篇章位于《三国志-卷八-魏书八-二公孙陶四张传》中。此外,在东吴史书《吴书》中,也专门提到了陶谦这个人物……

从这些史料记载中,我们大致可以看出,陶谦的早年经历还是相当显赫的。他是官宦世家出生,父亲曾经担任过馀姚县长等职务。虽然父亲去世较早,但他的家族势力也不可小觑。再加上陶谦自幼就学习努力,读书用功,很快就考上了“诸生”,在州郡中担任官职。



而且,陶谦的仕途也算得上是一帆风顺。当了几年底层的小官,就被举为茂才,拜尚书郎。先后还出任过舒县、卢县等地方的县令。再到后来,陶谦又升迁为幽州刺史,被徵拜为议郎,慢慢在东汉政坛混出了名气,成为了第一线的官员……

(《三国志-魏书八-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》记载:陶谦字恭祖,丹杨人。少好学,为诸生,仕州邵,举茂才,除卢令,迁幽州剌史,徵拜议郎。)

不过,在《三国志》中,对陶谦的早年经历记载相对比较简略。倒是在韦昭所著的《吴书》中,记录了不少陶谦少年时代,以及在仕途过程中的一些趣闻轶事。

比如,陶谦小时候被苍梧太守吕公看上,惊为奇人,断定他今后必有作为,于是邀请他共同乘车,并将女儿许配给他……



再比如,陶谦在入朝为官以后,被拜为“扬武都尉”,和皇甫嵩一同出征,并大破羌人叛乱……

还有就是陶谦与其他的一些汉朝官员,比如说朝中司空张温等人,之间的各种恩恩怨怨……

这,难免让人心中生疑。毕竟,《吴书》是东吴所编撰的地方史料,记载的应该是江东的事情。而江东集团和陶谦之间,可谓是八竿子都打不着,为什么在他们的史书上,却会对陶谦有着如此浓墨重彩的描述?



关于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暂且先放一边。还是先继续看看陶谦的仕途过程,以及他入主徐州,并成为徐州最高长官的经历。

据《三国志》和《后汉书》记载,在汉灵帝中平五年(公元188年),由于青州徐州等地的黄巾余党复起。陶谦此时也在朝廷的任命下,作为徐州刺史,并带兵平乱……看得出,这时候的陶谦,在朝中的地位已经不低,不单是作为领兵大将率军出征,还被任命为一州之刺史,算是非常得到重用了。

而且,在平定了青徐等地的叛乱之后,陶谦也顺理成章地入主了徐州,成为了徐州之地实际上的最高长官。他原本是丹阳郡人,丹阳隶属于徐州管辖,所以也算是在自己的家乡上任,可以得到自家宗室和亲族等人的充分支持。



不仅如此,丹阳当地地势险峻,民风彪悍,好武习战,所以丹阳之兵骁勇善战,可谓是天下闻名。也就是说,陶谦是坐拥这么一块是极好的兵源之地,很快手底下就聚集了一支精锐的“丹阳兵”,成为他左膀右臂。从此,陶谦在徐州的执政统治,也有了军事上的基础,可谓是又有地盘又有军队,足以以此为根基,干一番事业了……

我们再来看看,陶谦在徐州的治理成绩。

应该说,陶谦的政治治理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。他上表拜臧霸、孙观等人为骑都尉,令其驻扎在琅玡郡,成为徐州北面的屏障。之后又推行屯田,恢复生产,让徐州之地从黄巾之乱的战火侵袭之中,逐渐复苏过来。



而且,他还推荐下邳人陈登,为典农校尉,在徐州境内主管农业方面的事务。陈登一上任便“巡土田之宜,尽凿溉之利”,使得徐州之地逐渐摆脱了饥荒,甚至是连年丰收,粮草堆积如山,人民生活也很快好了起来。

尤其是,在当时全国尚处于黄巾之祸的余火中。北面的青州、兖州等地,农民起义此起彼伏,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而陶谦治下的徐州,却相对太平无事。不仅百姓富足,而且社会风气平和。很多别处的人,都纷纷迁往徐州躲避战祸,其中就有郑玄、许劭等汉末名士……



看得出,陶谦在徐州的执政治理,还是相当不错的。他擅长治理,做事有方,可以说是做到了他作为地方官,所有该做的所有事情。俗话说,百姓心中自有青天,尤其是作为乱世的老百姓,能够在徐州这么一块独立于战乱之外的风水宝地,吃饱饭穿暖衣服,心里就早已经是别无他想了。

试想,徐州的老百姓,又怎能不支持陶谦这样一位好刺史,好父母官呢?

然而,在《三国志》及《后汉书》的记载上,虽然肯定了陶谦在徐州的治绩,却还是尖锐地指出,陶谦疏远贤人、任用小人等劣迹(东吴史书《吴书》则没有记录这些)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


其实,我们只要细加分析,就会发现陶谦这个人物身上,所不光彩的一面。他虽然外表仁厚贤良,从政治理方面也有一套,但其实还是个颇为有野心的人。他意图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资本,在乱世之中独霸一方,并成为土皇帝。为此,也干出过不少投机阴谋的事情……

首先可以肯定的是,在灵帝病逝,戚宦剧斗,董卓乱京以后,陶谦并未响应袁绍等人的号召,亲自参加讨伐董卓的行动。这时候,离他初定徐州,并坐稳第一把交椅的位置,已经有整整两年多的时间,自然不能用他“地方事务缠身”而无暇出兵,来作为原因……



应该说,董卓作为一边陲军阀,胆敢以武力胁迫朝政,独掌大权,甚至是擅行“废立皇帝”之事,确实算得上是大逆不道。而袁绍等人组织关东诸侯,联军讨董,至少从名义上看,也真正是在“兴师勤王”。参加这样的“正义”军事行动,对自己在名声上是很有好处的。

然而,陶谦是怎么做的呢?据史料记载,陶谦在收到袁绍等人发出的号召以后,调拨了三千精锐士兵(应该是丹阳兵),加入了关东联军的队伍。之后又上表朝廷,推荐当朝名仕朱儁,代理车骑将军……这样一来,陶谦虽然并未亲自出马,却也算是间接的参与了诸侯讨董的行动。



(《后汉书》记载:卓后入关,留傕守洛阳,而儁与山东诸将通谋为内应。既而惧为卓所袭,乃弃官奔荆州。卓以弘农场懿为河南尹,守洛阳。儁闻,复进兵还洛,懿走。俊以河南残破无所资,乃东屯中牟,移书州郡,请师讨卓。徐州刺史陶谦遣精兵三千,余州郡稍有所给,谦乃上儁行车骑将军。)

而与此同时,陶谦又不时派出自己的使者,向“朝廷”进贡……表面上看,他这是尊崇和关心皇帝,而实际上,谁都知道这时候的东汉朝廷,早已经被西凉军所把持。而陶谦所进贡和示好的对象,就正是关东诸侯们所共而伐之的董卓……

陶谦这到底是想干什么?其实,他这是在当两面派,玩的就是两边下注,两面捞好处的伎俩。一方面派兵参与关东联军,在天下人面前表达出自己勤王讨贼的决心,捞到了名声;另一方面又并不亲自带兵参战,以免和董卓完全撕破脸皮,再打着向皇帝朝贡的幌子,向董卓示好……



结果,聪明绝顶的董卓,一眼就看穿了陶谦,向他巴结谄媚的用意。随即就以皇帝的名义给他加官进爵。这一下,陶谦不仅正式攀上了,徐州地界的最高长官宝座——徐州牧,还被封为安东将军、封溧阳侯,可谓是大大地捞到了权位……

(《三国志-魏书-陶谦传》记载:“董卓之乱,州郡起兵,天子都长安,四方断绝,谦遣使闲行致贡献,迁安东将军、徐州牧,封溧阳侯”)

不得不说,陶谦的政治投机水平,还是相当高明的。在董卓乱政,败坏朝纲,导致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的时候,他一个人分饰二角,红脸白脸一起唱,几乎是在最大程度上,为自己捞到了最大的好处。从今往后,他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徐州之主,并跻身于天下最有实力的诸侯之一,地位无异于土皇帝。



不仅如此,徐州本地的恶霸阙宣,自己占了一片山头,拉了几千山贼,就敢自称为“天子”……面对这种大逆不道之人,作为徐州本地父母官的陶谦,非但不派兵剿之,反而是与之联手,一起攻下了泰山郡的华、费,略等城池……之后,见阙宣失去了利用价值,陶谦又设计将其擒杀,并收编了其麾下的部众……

(《三国志-魏书-武帝纪》记载: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,自称天子;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,取泰山华、费,略任城。)

(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,自称天子;陶谦击杀之。)



综上所述,我们看得出陶谦此人,无论是在地方治理,还是在政治能力上,都可谓是出类拔萃。尤其是其政治手段之狠辣,不愧为一代枭雄。绝非是演义小说中所描写的,那个怯弱无辜,与世无争的老好人形象……

接下来,我们就要说说陶谦与曹操之间的恩恩怨怨,以及他逐渐失去徐州人士支持,到头来不得不让位于刘备的故事。

首先我们需要说道的是,关于曹操的父亲,曹嵩之死。到底是陶谦自己下令干的,还是他手下的将领,因见财起意所为?

可以肯定的一点是,在曹嵩遇害以前,陶谦的徐州和曹操的兖州之间,就已经是处于敌对状态。



根据史料分析,在讨董联军联军不欢而散,到李傕郭汜乱政的这几年时间里,关东诸侯们也乱成了一锅粥,相互之间讨伐征战,抢夺地盘和利益。张杨,刘岱,乔瑁等地方实力派逐渐衰亡,其他的诸侯们,也逐渐走入了“联盟作战”的节奏。慢慢的,中原大地形成了两大团体,其一是“袁绍+曹操+刘表联盟”,而另一方就是“公孙瓒+袁术+陶谦同盟”……

我们知道,公孙瓒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北方幽州,与占据冀州的袁绍接壤,双方打得是不可开交,基本上包揽了北方的所有战事(界桥之战,易京之战等)。而袁术坐镇汝南,与统领荆州的刘表之间也战事频繁(襄阳之战等)。



至于陶谦,他的对手,自然就是占据兖州的的曹操。在趁着曹操忙于别处战事的时候,陶谦率兵攻之,凭借着自己徐州之地的钱粮丰足,以及麾下丹阳兵的骁勇善战,一时间还占据了上风,攻下了一些城池,使得曹操只能处于守势。

然而,在曹操收拾完了其他战线上的事情,腾出手来派主力硬碰硬的时候,陶谦就一下子抵挡不住了。不仅是丢掉了之前攻下的所有地盘,就连徐州的部分城池,也被曹操强势拿下,麾下的丹阳兵更是损失惨重……

(《三国志-魏书-武帝纪》记载:秋,太祖征陶谦,下十余城,谦守城不敢出)



也就是说,早在曹嵩遇害之前,陶谦和曹操之间,就已经是打得不可开交。而在战场上先胜后败,输红了眼的陶谦,在气急败坏之下,找曹操的父亲家人们下手泄愤,也是完全有可能的……

事实上,无论是《三国志》,还是《后汉书》、《世语》,但凡是比较正统的史书,都明确记载,曹嵩等人是死在陶谦的刀下。只有来自东吴的史书《吴书》和后世的《资治通鉴》等,才认为此事是陶谦背锅,代人受过。

不管怎么说,曹嵩这么一死在徐州地界,等于是陶谦捅了一个大大的马蜂窝。从此曹操不仅得到了出兵徐州的最好理由(替父报仇),也将陶谦置于了道德上的不利境地……原本就在战场上屡战屡败的他,在曹操大军更为疯狂的进攻下,可以说是节节退败,步步失守……



不仅如此,曹操在攻下一些地方以后,还搞起了血腥无比的屠城。数以万计的徐州百姓被曹军赶到泗水河边上,推入河水中淹死,甚至连尸体都多得阻塞了河道,致使河水断流,简直是凄惨到了极点……

毫无疑问,这时候的徐州百姓惨遭屠戮,在痛恨曹操的同时,也将仇恨的目光一并指向了陶谦。因为曹操是打着“报父仇”的旗号来的,尽管陶谦一再表明此事与他无关,是麾下都尉张闿见财起意所为。但是这种谎话,又能骗的了谁呢?

由此,我们也能看得出陶谦这个人的不足之处。至少他在军事谋略能力上,表现得并不咋样,和曹操这种善于用兵的牛人比起来,相差得不是一点半点。



而且,他麾下也没有什么能征善战的谋士将领(史书上有记载的陶谦部将仅有曹豹一人),这也导致他虽然空有勇猛能战之兵,却无善于用兵之将,自然是打不过在军事方面人才济济的曹操了……

就此,我们也可以推断,陶谦在“用人水平”上的短缺。《三国志》和《后汉书》等史料,均称陶谦黑白不分,疏远贤人,任用小人,看来也并非是空穴来风……

(《三国志-魏书-陶谦传》记载:而谦背道任情:广陵太守琅邪赵昱,徐方名士也,以忠直见疏;曹宏等,谗慝小人也,谦亲任之。刑政失和,良善多被其害,由是渐乱)

(《后汉书》记载:而谦信用非所,刑政不理,别驾从事赵昱,知名士也,而以忠直见疏,出为广陵太守。曹宏等谗慝小人,谦甚亲任之,良善多被其害。由斯渐乱)



相反,倒是在《吴书》的记载中,没有这些关于陶谦的负面形象记录,反而大多是洋溢赞美之词。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怀疑,这部来自东吴的史书,其文字记载的可信程度(吴书记载陶谦为曹父被杀顶锅:“曹公父於泰山被杀,归咎於谦”,恐怕也是美化之词)……

就这样,在曹操不断的军事进攻+舆论攻势下,陶谦在徐州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。原本,徐州的百姓们非常支持他这位擅长治理,令地方富庶的好州牧。然而现在随着战火的一步步蔓延,陶谦又成为了将徐州之地,卷入血腥战乱的罪魁祸首。声望可以说是受到了大大的打击,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了……



幸运的是,这时候有一个人的突然出现,帮陶谦稳住了岌岌可危的局势,并逐渐扭转了徐州军在战场上的不利态势。这个人自然就是我们所最为熟悉的三国人物——刘备刘玄德。

是的,接下来我们就要说到,陶谦在史书上最为重要,也是最广为人知的的戏份——让徐州。这个在演义小说中浓墨重彩,生动感人,甚至被当成“真心让贤”典范案例的故事,在历史上的真相,到底又是怎样的呢?

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我们要先还是要说道说道刘备。这时候的刘备,是处于怎么样一种境况之中。



据史料记载,刘备在“怒鞭督邮”之后,逐渐看清了东汉朝廷黑暗腐朽的本质。他不再抱有“立军功,累升迁”的想法,而是投向了自己的“旧友”,雄霸幽州大诸侯公孙瓒。而且,这一次他不但当上了平原县的县令,还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爵位“平原相”。

(《三国志-蜀书-先主传》记载:往奔中郎将公孙瓒,瓒表为别部司马,试守平原令,后领平原相)

表面上看,刘备在公孙瓒麾下混得还不错,不但封官拜爵,还挺得重用……而实际上,我们看看三国时代的地图就知道,平原县地处幽州、冀州、徐州三地的交口,是标准的四战之地。所以刘备在这种地方当县太爷,无疑也是被公孙瓒安放在了“马前卒”的位置上……



事实上,从史料记载分析,刘备在平原县的几年里,仗确实打了不少。一边帮着公孙瓒制衡袁绍,一边又要应付着袁绍的盟友——曹操的进攻。试想刘备就那么点兵将实力,与强大的曹操袁绍对抗,虽然面对的只是人家的偏师,但也肯定够呛,败仗打得绝对比胜仗多。

(《三国志-蜀书-先主传》记载: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,数有战功)

(《三国志-魏书-武帝纪》记载:瓒使刘备屯高唐,单经屯平原,陶谦屯发干,以逼绍。太祖与绍会击,皆破之)



也就是说,刘备在公孙瓒手下,也依然只是个炮灰的角色而已。所以在徐州被曹操攻打甚急,陶谦向盟友(袁术,公孙瓒)求救的时候,公孙瓒也第一个想到了刘备。不仅是因为平原那个地方离徐州近,更重要的原因是,他现在和袁绍的作战,已经是处于下风,自顾尚且不暇。所以,也只能派刘备前去,象征性援助一下了(炮灰牺牲了也不心疼)……



而刘备这时候,手头又有多少人马呢?据史料记载,刘备此时麾下能打仗的,不过一两千人马,而且各色人等鱼龙混杂。此外还收了一些难民在身边,作为预备兵源和民夫。唯一战斗力较强的,就只有从公孙瓒那里要来的赵云,麾下率领的少量骑兵,人数顶多几百。

(《三国志-蜀书-先主传》记载:曹公征徐州,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,楷与先主俱救之。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,又略得饥民数千人)

(《三国志-蜀书-赵云传》记载:本属公孙瓒,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,云遂随从,为先主主骑)

是的,就是以这么点兵力,在后勤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,去与实力强大,地盘广阔的曹操作战……这简直是就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恐怕到时候,分分钟就会赔上自己的小命,成为真正的炮灰。至于还想解什么徐州之围,简直是无异于天方夜谈……



然而,刘备却并没有违抗公孙瓒的命令,而是带着自己的人马,和同僚田楷一起踏上了救援徐州之路。这当然不是因为他道德高义,宁可冒着生命危险,也要无私为别人分忧。而是因为他高人一等的政治嗅觉,敏锐地感觉出,这是他借机入主徐州之地,从此摆脱“炮灰”身份的一次大好机会。

说白了,现在的徐州,正处于外有敌寇,内部不稳,人心惶惶的混乱境地。这时候,只要他率兵踏入徐州,不管人马多少,那都是雪中送炭的救兵。如此一来,不但能在天下人心目中,竖立起自己的仁义道德招牌;还能在徐州老百姓心目中,扮演一个救世主的身份。



至于兵力粮草不够,完全可以找陶谦要;倒是对手曹操实力强大,在战场上肯定会遇到危险,这一点不得不考虑……只不过,刘备自起兵以来,哪一次又不是在战场上刀头舔血呢?刘备好歹也以汉室宗亲自居,而且志在天下,怎么会连这么点危险都害怕?

就这样,刘备率领自己的人马,打着“反对屠杀,救援百姓”的旗号,杀向了徐州。后来发生的故事,也果然是按照他心中所早已经谋划好的剧本,来一一上演的……

刘备先是率兵绕开了曹操大军的主力,从敌人兵力的薄弱之处突进,冲入徐州核心地盘下邳城,并和陶谦会了面。接着,他又声称粮草士兵不足,需要主人帮忙给兵给粮,合军一处才能与曹军作战……

原本就已经被前线战事,搞得焦头烂额的陶谦,见到好不容易来了帮手,自然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合理要求。他不仅在粮草钱币上完全满足刘备,还将麾下的丹阳兵,调拨了不少给刘备,让刘备作为前敌总指挥,去抗衡强大的曹操军团。

(《三国志-蜀书-先主传》记载:既到,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)



关于刘备率兵与曹操作战的具体情况,史料上并无明确记载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刘备的到来,确实为徐州岌岌可危的形势,注入了一针强心剂。对于人心惶惶,畏敌如虎的徐州老百姓来说,也起到了相当的稳定作用。


虽然,刘备在战场上依然是负多胜少,但至少由他主持起来的战略大局,也止住了之前徐州兵一溃千里的惨状。最终,曹操因远道而来,粮草不继而撤退。在这一点上,刘备真的是功不可没……

从此,刘备在徐州地界的声望,可以说是名声鹊起。尤其是,他率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,在战场上身先士卒的表现,也在百姓心目中留下了“不畏强暴,舍身救民”的良好印象。大家当然是舍不得这位“战神”离开,几乎是万民请愿上书,希望玄德公能从此留驻徐州,守护大家的平安……

而陶谦呢?眼看着刘备在战场上大出风头,在徐州人民心中的声望,也有了隐隐盖过他的势头。这时候,他的心中会作何感受?下一步又打算怎么办呢?



难道是如同《三国演义》中所描述的一样,陶谦觉得刘备一表人才,恩义盖天,比他更适合徐州牧的位置。于是就拿出徐州的大印,要大大方方地将徐州之地让给刘备?

答案自然是否定的。前面我们已经说过,陶谦并非是演义小数里,所塑造的那个“老好人”。他是一方枭雄,政治家,同时也是徐州的土皇帝,当然是比任何人都更珍惜,手中的地盘和权位。

所以这时候,陶谦对于刘备的态度,已经由一开始的感激和支持,慢慢转变成了忌讳和忌惮……



而且,刘备似乎也并没有想在他面前,隐藏自己的意图。在声望盖天,名声鹊起的同时,他也不遗余力地开启了自己“挖墙脚”模式。一方面在徐州百姓面前,将自己打造出一副济世爱民的样子;另一方面又也和徐州的各大名仕豪族,如陈登糜竺等人,都拉上了关系……

陶谦当然不是傻子,他明白,如果现在将刘备驱逐出境,那对于自己的名声,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。之前在徐州危急,苦盼救兵的时候,周边强大的诸侯都无动于衷,隔岸观火。只有弱小的刘备不畏艰险,毅然领兵来救。不管其目的和意图如何,勇敢救援他陶谦的事实,是毋庸置疑的。



所以,对于陶谦来说,现在如果敢打压和驱逐刘备,就等于是挖他自己的根基。令他原本已经在徐州岌岌可危的形势,进一步的恶化……所以,对于刘备这个人,陶谦还必须要谨慎妥善处理。于是,他将徐州境内小沛,交给刘备驻扎,并自己提供钱粮方面的支持……

表面上看,陶谦这是对刘备关怀备至,专门划出自己的一块地盘给他,让他能有落脚之地。然而,我们从地图上看就会发现,小沛地处徐州东门,和兖州之地接壤。也就是说,小沛实际上是随时处于曹操集团的威胁之下。一旦曹军再次来袭,则小沛必然是最早承受攻击的地方……



就此,我们也看得出陶谦此时的意图。他表面上对刘备关怀备至,实际上却是将刘备当作看门狗,送到抵抗曹操的一线阵地上。再者,小沛远离徐州的核心地盘下邳,陶谦将刘备安置到这里,也可以避免刘备对他的根基,进行更进一步的蚕食……此等妙计,此等手段,简直不可谓不毒辣。

然而,后来的结果又如何呢?陶谦采取这样的手段,就真的能遏制住刘备在徐州的发展?



只见刘备欣然领命,率部进驻小沛,然后充分开动自己的宣传机器,在小沛百姓心目中,继续打造自己的“仁义”形象。不仅如此,刘备的政治治理能力也不是盖的,不单将小沛内外所有政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,还身先士卒,亲自率领百姓们修堤筑坝,完善军用工事等……

很快,小沛的百姓们都感受到了刘备的恩德,于是口口相传着,刘备驻扎一方仁义爱民的事迹……没过多久,这些消息就不胫而走,传遍了整个徐州地界。于是整个徐州的人们,都开始纷纷传颂起了刘使君的功绩,不仅是战场上舍命拼搏,英勇抗敌,而且战场外还爱民如子,治绩斐然。他若能留在徐州,那真是徐州百姓们几世修来的福气……



看得出,陶谦还是低估了刘备的本事。刘备在徐州的声望推高一分,就是把他在徐州的根基撬动了一分。眼看着曹操又一次率兵杀来,这一次他不仅要面对强敌的外来压力,还要应付刘备在内部的喧宾夺主……已经是岁过六十,年老力衰,而且疾病缠身的陶谦,又应该如何是好呢?

陶谦一方面全力支持着,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刘备,继续抵御曹操的进攻。另一方面,他开始在人前人后赞赏刘备,甚至亲口对徐州豪族的代表,时任他“別驾”的糜竺说,在他死后,刘备就是徐州牧的最佳继任人选,希望徐州的士人大户们,都能支持他……

(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复往攻陶谦,遂略地至琅邪、东海,所过残灭。还,击破刘备于郯东。)

(《三国志-蜀书-先主传》记载:谦病笃,谓别驾麋竺曰:“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)



应该说,在病中的陶谦,脑子也并不糊涂。在与刘备几次斗法之后,他也是真正承认了,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刘备的事实。而且,自知命不久矣的他,也想通了一些事情,明白在这个可怕的乱世中,地盘只有到了真正有能力的人手里,才能保得下来。

而今,曹操大兵压境,他束手无策,而且又垂垂老矣。与其让自己两个不成器的儿子,陶商和陶应来继承大统,接手徐州这个烫手的山芋。还不如大度一点,将地盘直接“禅让”给刘备。这样不仅能报保自己家族的安全,还能在历史上留下“让贤”的美名,让后人所敬仰……

果然,在曹操退兵(陈宫谋反,迎吕布袭曹操老巢)后不久,病入膏肓的陶谦一命呜呼。而刘备也在徐州大户豪族们的推动下,先是装作百般推辞,最终还是答应下来,“暂领”了徐州牧一职……

(《三国志-蜀书-先主传》记载:谦死,竺率州人迎先主,先主未敢当………………先主遂领徐州)



这就是“三让徐州”的故事,在历史上的真相。谋略方面更胜一筹的刘备,在这次事件中不但得到了徐州的地盘,还在天下人口中赢得了“救人危难,仁义好德”的好口碑。而陶谦,也同样在史书上留下了“大度风范,真心让贤”的美名……可以说是双赢的结局。

就此,我们也算是理清了陶谦这个人物,在三国时代的人生轨迹。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他这个人呢?

应该说,陶谦的政治水平,和在徐州的治理成绩,还是值得肯定的。正是在他的努力下,徐州才能从当初的贼人叛乱、民不聊生之所,变成后来的粮草丰足、富甲天下之地。

然而,他终究还是缺乏一位“枭雄”所必备的条件。不单是军事能力平庸,而且在用人等方面也不咋样。这也是导致他后来争霸之路受挫,并连累徐州百姓们,被战乱牵连的重要原因。



个人觉得,陶谦属于是那种守土治理尚可,但进取天下不足的人物。他这样的人,在乱世中最好的定位就是镇守一方,洁身自好,并尽量少掺和别人的争端。

然而,他却又野心勃勃,不满足于自己的一州之地。不但亲自参与了袁氏兄弟,公孙瓒,曹操等人之间的伐战,还将把徐州百姓也卷入其中,差点导致了崩溃的结局……

也幸亏有刘备的及时赶来,帮他抵御曹军并安定人心。要不然,在徐州城破的时候,他自己的身家性命都难保。恐怕到最后头都要曹操被砍下来,放在父亲曹嵩亲坟前献祭……不仅如此,在后人的口中,他多半还要被冠以“争霸不成反丢命”等负面评价,成为史书上的笑料……



不过,陶谦后来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,明白了以自己的能力和胆略,并不能支撑起其野心……于是,他愿赌服输,在弥留之际将徐州之地让给了刘备,算是感激了刘备之前冒险来援,并救他于危难之中的恩情。

另一方面,也算是顺应了徐州老百姓的“民意”,在成全刘备“诸侯梦”的同时,给自己留下了“大度让贤”的美名。

顺便,这样还能保全自己的家族,让他的儿孙们,从此也游离于政治斗争的旋涡之外,避免了后来的波及……



PS:写到最后,我们还是要分析一下,韦昭所著东吴史书《吴书》这,为什么会对陶谦这个“局外人物”,如此大写特写?

个人觉得原因有二,其一是因为双方的盟友关系。当初陶谦坐镇徐州之时,与袁术互为结盟。而江东孙氏原本也是归属于袁术麾下,而且和陶谦之间,从未发生过敌对战争,可以算得上是友军……

所以,后来在东吴修史的时候,将陶谦这位盟友的传记,都一并录入文字,也算是合情合理,并不值得奇怪。



其二,《吴书》这部史书在修史的时候,其“政治站位”的因素,也是不可忽视的。

为了突出以东吴为正统,达到“拥孙反曹”的目的,吴书中记录的东西,都带有很强的“偏向性”。时不时闪烁其语,含糊其辞,避重就轻,完全违背了史书的“客观性”原则。其可信度,确实是有所争议的……

所以,我们就看到了在《吴书》的记录中,那个安分守己的无辜老好人陶谦,以及那个强行将“杀父”罪名扣在陶谦头上,并以此为理由屠城戮地的残暴曹操……

很有可能,后来罗贯中在著书的时候,也是参照了《吴书》的记载,才渲染出了“三让徐州”这样的故事……被后人们尊为“真心让贤”的典范,并流传千古……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wangxinyu22  LV2  2021-2-23 04:37 | 查看主题 


 主题   |   帖子  |   热情  |   星币  |   坛币  |  申请勋章
这个就真厉害了,还可以这么写
1122aa  LV8  2021-2-23 05:23 | 查看主题 


 主题   |   帖子  |   热情  |   星币  |   坛币  |  申请勋章
本帖最后由 1122aa 于 2021-2-23 05:25 编辑

天下乌鸦一般黑,要想出头,只能踩人,陶谦做得很对,至于史书留名,不值得在意,例如卫青,霍去病打匈奴的功劳比李广大多了,还没李广受人敬重呢!
luna80919  LV4  2021-2-23 08:36 | 查看主题 


 主题   |   帖子  |   热情  |   星币  |   坛币  |  申请勋章
可惜三国演义里面,只看到他的懦弱与谨小慎微
 楼主| atoutou  超级版主  2021-2-23 08:50 | 查看主题 


 主题   |   帖子  |   热情  |   星币  |   坛币  |  申请勋章
wangxinyu22 发表于 2021-2-23 04:37
这个就真厉害了,还可以这么写

谁掌握了话语权,连黑的都能说成是白的。谁掌握的解读权和宣传权利,更能如此。
mayunbabaaiwoma  LV6  2021-2-23 09:51 | 查看主题 


 主题   |   帖子  |   热情  |   星币  |   坛币  |  申请勋章
真正的两面派,哪里都想捞好处,而且还真的就被他捞到好处了
SA24  LV8  2021-2-23 12:26 | 查看主题 


 主题   |   帖子  |   热情  |   星币  |   坛币  |  申请勋章
画风又变了,前一秒还沉浸在肉体丛生日系风里,下一刻就回到了烽火狼烟的三国时期
writerwin  LV2  2021-2-27 02:16 | 查看主题 


 主题   |   帖子  |   热情  |   星币  |   坛币  |  申请勋章
刘备毕竟是枭雄啊,小地方是待不住的
发新帖
违规回帖将扣分,重则禁言、锁IP段      优雅用语,摒弃粗俗      回贴至少十个中文字      每主题限回帖一次 (讨论除外)
严禁复制他人、千篇一律、灌水回帖,例子: 坐沙发、非常喜欢、谢谢分享、支持楼主、再来、图不错、好:) :)、赞赞赞!!!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